
当地时间3月25日下午,洪都拉斯外交部宣布,该国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6日中午,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与洪都拉斯外长雷纳(Enrique Reina)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决定即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外交部声明中提到,洪都拉斯“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洪正式建交!

台湾方面,其外事负责人吴钊燮于26日上午9:30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双方最后沟通无效,台方也终止外交关系,将撤离台湾大使馆,双方合作计划将喊停,台方也要求洪都拉斯关闭大使馆。”此外,吴钊燮还声称,沟通过程中洪都拉斯传出曾向台湾索讨24.5亿美元金援,暗示被拒绝才导致双方断交。事实上,这是台湾面对“断交问题”一贯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即当得知断交已成必然,台方会在对象国与中国大陆建交前抢先宣布台湾方面采取了主动断交措施,目的把断交责任的脏水泼推给对象国,以保留最后一块遮羞布。
第一,洪都拉斯对台“断交”是其大局观的体现。无疑的,洪方态度非常坚决,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且在台湾现存众“邦交国”中极具代表性。该决策是基于其领导层对国际大形势的判断而做出的——台湾仅仅是一颗美国的炮灰,随时可能被操演为东亚的“乌克兰镜像”而灰飞烟灭,那么现在抢先站队北京自然是可以有效摆脱未来可能被拖入的战略泥潭。第二,“立陶宛事件”可能是洪都拉斯断交台湾的导火索。众所周知,2021年5月,立陶宛决定退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成为首个退出该机制的国家,同年11月18日,台湾方面高调宣布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欧洲第一个挂牌“台湾”的代表机构,也是目前唯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以“台湾”为名设立的所谓“现有准外交机构”。当时,北京方面为此对立陶宛实施了直接制裁和连带制裁,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经查实,该“台湾代表处”的英文名称仍是“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即“台湾人的驻立陶宛代表处”,和其他欧洲国家没有区别,只是繁体中文名称用的是“台湾”,简而言之,就是纯纯的“自嗨”而已。但为了促成该事,台湾方面向立陶宛提供了至少12亿美元的援助款,此举自然令台湾的“邦交国”们唏嘘不已,极为不平衡,遂而大幅提高台方维系所谓“邦交关系”的价码。
第三,本次“洪都拉斯对台断交”事件打的不是台湾的屁股,而是美国的脸。自蔡英文上台后,已先后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多米尼加、布基纳法索、萨尔瓦多、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等9个国家与台湾断交,目下台方只剩下13个“邦交国”,主要分布在南太平洋地区和拉美地区,其中南太是澳大利亚的“后院”,拉美则传统上则是美国的“后院”,说白了,现今台湾仍能维持这13个邦交国,很大程度上是看在美国和“五眼联盟”的面子上。3月17日-21日,美方曾派遣总统美洲事务特别顾问、与拜登本人私交亲密的前联邦参议员多德(Chris Dodd)专程前往巴拿马和洪都拉斯进行访问,试图挽回局面,然而,3月20日,洪都拉斯外长雷纳与美方官员进行会谈后立刻对外释出消息称,美国对于洪都拉斯决定终结同台湾当局的所谓“邦交”关系、转向中国大陆建交一事表达了尊重。翻译一下:美国特使不但没拦住洪方断交台湾,还顺带送了个礼花表示祝福洪方与中国大陆建交。这不是打台湾的屁股,这是打美国的脸啊……。
第四,台湾或将迎来一波“非烽火外交时期的断交潮”?下一个可能是巴拉圭。本次洪都拉斯断交事件可能是拉美正集体“左转”的表象之一,另一个事件则是巴西总统卢拉访华,虽然卢拉突然染疾推迟了访华,但巴西逾200位企业家将加入卢拉访华代表团的消息已经充分证明拉美的态度。此外,有消息称,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也在与RCEP洽谈合作框架、与中国谈判自由贸易合作。南方共同市场包括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四国, 而作为其成员国的巴拉圭如果继续保持和台湾的“邦交”关系,那么很可能未来无法享受上述多边合作带来的收益。于是,迎合4月的巴拉圭大选,反对派候选人埃弗拉因·阿莱格雷明确表示,一旦上台就和台湾断交,而执政党方面则派外长访台,“狮子大开口”要价10亿美元援助,如果台湾不答应则执政党也有了“断交”理由。所以,纵横君认为,下一个对台“断交”的可能就是巴拉圭。要知道在台湾仅剩的“邦交国”中,分量最重的就是巴拉圭了,如果巴拉圭对台断交,那无疑对台湾方面是“史诗级灾难”。总之,世界大势不可阻挡,愿台湾对仅剩的“邦交国们”且行且珍惜。
作者:夏国涵